EVO视讯(中文)官网EVO视讯官方网站

农业发展动态(2021年12月)

作者:种管中心时间:2022-01-20 04:15:13点击:461



  • 1、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粮食安全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5日至26日召开。会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三农”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必须着眼国家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措施要硬,执行力要强,确保稳产保供,确保农业农村稳定发展。

    习近平的重要讲话正是站在统筹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对“三农”工作提出要求。

    提饭碗,强调一个战略

    习近平强调,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言下之意,粮食问题不能只从经济上看,必须从政治上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虽然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仍然赶不上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结构的不断变化,粮食需求的压力仍然很大。把饭碗端牢,那就是容不得侥幸、容不得折腾,一旦出了大问题,多少年都会被动;端在自己手里,那就是立足粮食基本自给,靠别人解决吃饭问题就得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越是面对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我们就越要明确,绝不能买饭吃、讨饭吃。

    讲布局,强调一个安全

    习近平强调,要有合理布局,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这是风险意识、底线思维的体现。

    近一个时期,我国粮食产销格局发生变化。比如过去常说南粮北调,现在很多时候是北粮南运。地域格局等变化,给我国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带来挑战,粮食生产和调度风险也在集中。因此,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

    这里习近平强调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保证粮食安全,大家都有责任,党政同责要真正见效。任何省区市,无论耕地多少,都要承担粮食生产责任。如果一个地方真把粮食生产搞没了,就是抛弃了责任。要让各方面都扛起责任,就要拿出硬约束。同时,习近平指出,要实打实地调整结构,扩种大豆和油料,见到可考核的成效。

    谈耕地,强调一条底线

    习近平强调,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

    早在2013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就严肃强调,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大家立了军令状,必须做到,没有一点点讨价还价的余地!近年来,在地方调研中,习近平都十分重视察看耕地,他在不同场合表示,保护耕地要像保护文物那样来做,甚至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来做。

    这次讲话,习近平再次明确一个要求,“必须是良田”。耕地红线不仅是数量上的,而且是质量上的。不仅数量上不能突破,质量上也不能搞“变通”。

    习近平对占补平衡上的一些不良行为深恶痛绝。他曾严肃批评把好地都占了,用劣地、坡地、生地来滥竽充数,最终账面上平衡了,但耕地质量大大亏空了。“这不是自欺欺人吗?!”他严厉地指出,在耕地占补平衡上玩虚的是很危险的,总有一天会出事。

    耕地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底。习近平曾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反复敲敲警钟。

     ——以上内容摘自新华网


    2、新《种子法》自202231日起施行

    央视网消息:国家主席习近平1224日签署第一

    一至一

    七号主席令。24日闭幕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对种子法作出了最新修改,自202231日起施行。

    此次种子法修正案审议通过,是种子法自2000年颁布以来的第四次修改,主要是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种质资源,规范品种选育、种子生产经营和管理行为,加强种业科学技术研究,鼓励育种创新,保护植物新品种权,维护种子生产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种子质量,发展现代种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和林业的发展。

    全链条保护植物新品种权

    2015年修订的种子法相比,最新修改的种子法扩大了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范围及保护环节,将保护范围由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延伸到收获材料,将保护环节由生产、繁殖、销售扩展到生产、繁殖和为繁殖而进行处理、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出口、储存等。

    为了提高对侵害植物新品种权行为的威慑力,修改后的种子法进一步加大了惩罚性赔偿数额。对权利人的损失或侵权人获得的利益或品种权许可使用费可以确定数额的,将赔偿数额的上限由三倍提高到五倍。难以确定数额的,将赔偿限额由三百万元提高到五百万元。

    建立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

    为激励育种原始创新,从源头上解决种子同质化严重问题,建立了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明确实质性派生品种可以申请植物新品种权,并可以获得授权,但对其以商业为目的利用时,应当征得原始品种的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的同意。在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77个成员中,有68个已经实行这一制度。

    种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作物有效供给的重要基础。虽然在“有没有、保生存”的问题上,我国种源立足国内能够满足需求,但部分品种在好种源、高质量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需要继续营造鼓励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

    加大假劣种子打击力度,完善侵权赔偿制度。

    不再具有繁殖种子的隔离和培育条件,或者不再具有无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种子生产地点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草原主管部门确定的采种林,继续从事种子生产的,以及未执行种子检验、检疫规程生产种子的,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

    农业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战略性资源,是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修改后的种子法还在国家有计划地普查、收集、整理、鉴定、登记、保存、交流和利用种质资源这一条文中,专门提到重点收集珍稀、濒危、特有资源和特色地方品种。

     ——以上内容摘自中华粮网


    3、今年中国粮食产量达13657亿斤 有效平抑国际粮价

    粮食是最重要最基础的民生商品。今年,我国粮食再获丰收,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3657亿斤。

    一、小麦丰收增产供给充足 面粉价格平稳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全国小麦产量达到2739亿斤,比上年增加54亿斤,增长2.0%。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监测显示,由于供给充足,今年新麦上市到收购旺季结束,小麦价格一直保持稳定。

    去年以来,由于玉米价格上涨,部分小麦作为替代饲料增加了消费量,进而抬升了小麦价格。特别是今年10月初小麦收购旺季结束之后,受消费预期和储备需求强烈等因素影响,小麦价格出现新一轮上涨。但随着玉米成熟大量上市,小麦价格上涨趋势得到抑制。

    二、中国粮食丰收 有助于平抑国际粮价

    新冠疫情暴发,扰乱了全球粮食供应链的稳定和畅通,推动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今年,国际粮价上涨了40%。其中,小麦价格为近9年来的新高。我国主要进口大豆,受国际粮价上涨拉动影响,大豆进口价格涨幅约40%。

    去年以来国际粮价出现较大幅度上涨,主要是部分国家为了应对疫情冲击大幅增加货币供应、出台粮食出口限制和增加进口储备措施,还有全球物流运输费用大幅上涨和部分地区自然灾害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

    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削弱了贫穷国家和弱势群体获得粮食的能力。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2020年,全球饥饿人口达到8.1亿,比2019年增加了1.61亿。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表示,尽管20212022年度全球粮食产量预计增长,但仍低于消费量的增长。由于粮食供应链受到扰乱,粮价预期还将提高,在这种情况下,饥饿人口有可能还会增加。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助理代表张忠军:世界饥饿人口不减反增,这说明我们已经偏离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特别是零饥饿目标的轨道。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粮食取得了丰收,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平抑国际粮价,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复苏和正常运行。

    三、前11个月我国粮食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农业农村部监测显示,今年以来,在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国际粮价大幅波动的情况下,由于供给充足,我国粮食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农业农村部监测显示,今年11月份,稻谷、小麦、玉米三种粮食集贸市场均价为每百斤129.73元,同比高2.7%。粮食价格属于温和上涨。

    作为百价之基,粮价过高会“米贵伤民”,传导加大下游饲料、食品等价格上涨压力,不利于物价总水平稳定。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3%,其中,粮食价格上涨1.5%,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约0.03个百分点;与粮食相关的主要食品中,猪肉价格下降32.7%,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约0.68个百分点。

     ——以上内容摘自央视新闻



    4、《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预报管理办法》将于2022124日起施行

    为了规范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预报工作,织牢织密监测预警网络,有效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近日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令2021年第6号,公布了《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预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指出,农业农村部负责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预报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预报的监督管理工作。植保机构负责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预报的有关技术工作。

    《办法》明确,支持和鼓励科研教学单位、学术团体、企业等组织和个人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预报相关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发。对在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预报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 从事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预报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农业有毒有害保健津贴、高温补贴等相应的劳保权益。

    《办法》共五章二十五条,进一步明确了各单位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对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网络建设、监测与信息报送、 预测预报等进行了详细规定。本办法于2022124日起施行。

     ——以上内容摘自中国三农发布


    5、元旦过后 稻价走势分析

    2021年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年稻谷行情,整体来讲呈稳中小幅下行趋势,市场整体处于供应充足状态,保障了粮食的绝对安全。展望2022年稻谷市场,根据市场实际购销来看,市场还将处于稳中偏弱的格局,元旦节后部分地区或将有小幅回落的态势,但整体空间或将有限。

    粳稻托市赶超去年

    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收购进程过半,收购量较去年增长明显。黑龙江省作为重要的稻谷主产区,截至1225日已收购741.3万吨,已经超过去年最低收购价收购总量,占目前全国最低收购价收购总量的80%,未来普通圆粒水稻将是易涨难跌的行情,特别是符合米业用粮的稻子价格或更高。但除去普通圆粒水稻外,长粒水稻、黑水稻、糯稻以及细长粒水稻现货价格将持续低位徘徊,当前售价一度让农户寒心,针对2022年种植规划无非是能水改旱地即改为旱田。无法更改的计划改种圆粒为主,认为这样更为妥当。笔者与农户沟通中得知,部分农场农户已放弃继续种植糯稻,糯稻种子无人问津。关于长粒水稻的涨跌还是要看后市大米走货如何,春节前希望已不太大,米企无订单可加工,大面积均为停机待产的状态,这也仅仅是全国米业的一个缩影之一。

    12月中下旬以来江苏产区随着粮库收购工作的收尾,近日市场集中上量,特别是烘干房急于回笼资金,纷纷出售。农户方面即是在保管方面难度加大,不得不售卖,局部地区米率低的普通晚粳稻到米厂价格已跌破1.4/斤。针对春节前后市场,稻价小幅震荡整理实属正常范围内。2021年东北普通圆粒水稻外发量少,对江苏冲击非常有限,不必过于担心。

    籼稻托市进入尾声

    根据国家政策性托市结束时间来看,中晚籼稻托市将于131日结束。而今年农历新年即是131日,因此仔细算来托市收购最多剩余15-20天,据统计截至1222日最低收购价中晚籼稻托市总量仅为169万吨。由此可见,托市总量少,大部分粮源仍在市场上流通。米企方面采购积极性不高,即使有地方轮换采购支撑,但整体量毕竟有限,况且部分贸易商及米企收购中仍有少量的去年陈粮。春节过后,气温回暖,叠加各地中储粮以及地方储备持续投放,都使中晚籼稻存在一定的销售压力。今年部分贸易商存贮的稻价甚至超过最低保护价,成本压力不减,托市结束后市场销售将相对困难。

    糯稻有反弹的迹象

    近一周以来东北产区糯稻的收购价格已是全国皆知,这也是多年以来最低点了,甚至已跌破18年产糯稻市场收购价格。近日不少本省以及外省如江苏,安徽贸易商前来采购,据反馈,烘干塔烘干后全白糯稻成本价格在1.22-1.23/不等,出米率65%,价格较前期相比略有反弹,包括米企在内已认为跌至低位,可抄底。但长期来看,东北外发运费成本高,终端糯米需求不见好转,糯稻价格大涨的行情恐难出现,持粮主体还是尽早落袋为安为佳。

    综上所述,元旦节后部门主体要加快售粮进度,特别是水分大、米率低的稻谷建议持粮尽早抛售变现规避风险。由于今年大部分主体对双节前大米走货信心不足,米企也均备有一定应急库存,因此稻价上涨着实困难。

     ——以上内容摘自中国粮油信息网


    EVO视讯官方网站